找到相关内容801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戒律学:第十三章 戒行论

    演变法则所支配。若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或以为佛世可以变异,后人唯有老实的遵守,说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可行。或以为祖师才能的量取舍,我们只有照着做。这就违反了佛法——‘闭行无常’,法则的...

    劳政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4882147.html
  • 明末曹洞殿军--永觉元贤禅师研究

    。元贤的会通,实是就着佛教立场而说,而且态度强势坚决。因为在他看来,儒道总是有其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会通是救儒道而非救禅,唯有透过佛理的引入,会通才有机会成为可能、理论也才有希望臻于圆满。这样的会通,...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13982346.html
  • 祖师宝训集

    贫。善恶簿上。别善不言。买放生命。就是十万大功德。   上帝见喜。封为增寿仙子。唯有口过。他责正人太甚。因本心正直。不知口毒伤人。亦太过耳。今日之贫。先报他口过之罪也。人见他今日贫穷。多笑说是迂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982392.html
  •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

    祭礼,组织、建构了人们的信仰、信仰模式和信仰内涵。这就是国家信仰、公共信仰。所以,葛剑雄先生讲求的“国祭守法、公祭循礼、私祭合情”,实际上唯有公、私之辩,而无法、礼之别,而私人信仰就只有私秘之情。这就...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3082655.html
  •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

    ,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其受教戒者,风靡流水,散于郡县,皆能力耕作,治庐舍,联络表树,以相保守,久而未之变也。   刘德仁本为进士出身,但逢靖康之变,不愿仕金为官,但也无力组织抗金,唯有创立宗教以慰心,...时已经出现了吸收佛、道的新儒学(宋明理学)   和容纳儒、道的新佛教(宋代禅宗),唯有道教尚未作出高层次的理论回应。时代呼唤着融贯三教的新道教诞生。王喆幼读诗书,曾中举人,有着深厚的儒学理论基础。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0882972.html
  • “人间佛教”禅观修学要义

    佛教禅法”修持的优先次序,笔者认为应先重新接续《阿含经》中佛陀早年的教导:即从观身以至观受、心、法──“四念处”,从诸法的“真实作意”中洞见无常、无我,缘起性空。亦即在“观照内容”方面,强调修行者唯有从...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283155.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4

    一切有一部,由此衍生余三根本部,许由此四部出生十八部。故曰说一切有如同根本,以雅语诠说名言;余部则非,以俗语、杂语、鬼语而诵诠说名言。即昔唯有说一切有一部,佛涅槃后,由此部出生他部,以此部为众部之本,故...地方唯有夏季,而有些地方唯有冬季,那么也应有些一直安居,而有些不用安居了,结合佛制安居的初衷似乎此说可以成立,然而合不合理已无细辨的必要,如今有的就是这两种作法了。解夏自恣的时间是自前后安居结夏起安居...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483181.html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心理学使我们得知人生苦的根源在於我执,唯有破除我执,彻底把这个自私的心识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剥开方能探寻到蕴藏著的真如清净自性。   《维摩经》云:“何谓病?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谓心无所得。”   ...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价值体系下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争斗,唯有禅才有这个力量,所以罗素、爱因斯坦都曾讲过,当未来科技文明越来发展的时代,一神教的可能会经不起科学实验的检验,多神教的、泛神教的宗教更经不起现代文明这种...

    明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4483422.html
  • 佛教思想与伦理学

    理念的本质,亦非一切事物的本身(一切法或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但是现实上,吾人却唯有从定义的说明,去理解本质的内容,从言说名字,去体会真实,然后才知或才能发起行动去实践,终极才能到达或实现所标举的理念,...

    陈进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0483457.html